找到相关内容101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能禅学思想研究

    ,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慧能是禅宗的真正创立者的因由。   二、无相戒法   慧能禅法中不仅主张定慧不二,而且提倡戒禅一致。他把二者融会贯通,使原始佛教以后戒、定、慧三学分离的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。在此基础上,他提出了“无相戒”的思想。无相戒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佛教戒律的意义,同时对后来禅门弟子破除束缚、任运自在的禅风有巨大的影响。   据《坛经》记载:“慧能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0764978.html
  • 坛经的功夫哲学

    纯粹的如实发生,自己心不沾滞,事过即境迁,故言“随缘消业障”(无相)。对  于当下的一个心灵震撼、心情激动,不去识取,使得它成为过去,更不去延伸,使得当下即  空,更复无有追想,使得下一刻清净。这...无相无住”,是“大智慧不有对象分别心”的情状的,绝不是一个进入知识的意识分别且执为争议的活动状态中的存在。这其实正是南宗诸公案中“文不对题”、“答非所问”等故事中的道理。  慧能哲学观念的重要表述类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2765857.html
  • 宝藏岩楹联柱联译白(1)

    证悟真理,所以禅宗语录,处处带著无限的禅机和无限的幽默感。(参见《星云大师演讲集(二)》。  六祖〈无相〉说:“心平何劳持戒,行直何用修禅。恩则孝养父母,义则上下相怜。让则尊卑和睦,忍则众恶无喧。若... 青青翠竹,尽是法身;  郁郁黄花,无非般若。  这是僧肇之语。  青青翠绿的竹色,都是佛陀清净法身的显化;郁郁繁茂的黄花,也莫不是佛陀般若智慧的流布。  “法身”,指佛的真身。是无色、无形、无相,...

    邱素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165970.html
  • 从生命“觉”义、浅论儒佛会通

    道场  在传颂广远的“六祖慧能法宝坛经”里,有一偈“无相”颇能开显儒佛二家的孝道与夫属于生命实践的相濡内涵,其偈曰:心平何劳持戒,行直何用修禅;恩则亲养父母,义则上下相怜。让则尊卑和睦,忍则众恶无喧;...

    刘易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3666019.html
  • 论三阶教与禅宗在思想上的接近

    阶教思想中到处所说的“认恶”、“行普”的思想也是共通的。  另一方面,在南宗禅中,譬如敦煌本《六祖坛经》中,也随处可见应该看到自己的过失,不是要看他者的过失的思想。例如在惠能所说无相中有如下一段话: ...这八种佛法,在阐明《对根起行法》的“明依修多罗内学发菩提心见法行法分齐义”的“第三阶佛法”中,叙说了作为“普敬”之实践的八种佛法:即一如来藏法、二普真普正佛法、三无名无相佛法、四于圣法中拔断一切诸见...

    西本照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166320.html
  • 评介《中国佛教》第二辑

    更深入的精进与体会,再来也能避开世俗的争扰,此番修养,到了大梵寺讲堂说法的无相中:「世人若修道,一切尽不妨,常自见己过,与道即相当」(《坛经》〈般若品〉)又,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。若见他人非,白非...此法门从上以来,先立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。无相者,於相而离相;无念者,於念而离念;无住者,人之本性。於世间善恶好丑,乃至冤之与亲,言语触刺欺争之时,并将为空不思酬害,念念之中不思前境。若前念、...

    邱德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667232.html
  • 邱紫华教授讲座“禅的人生境界”

    其中的《无相》。  “说通及心通,如日处虚空……法即无顿渐,迷悟有迟疾。只此见性门,愚人不可悉。……欲得见真道,行正即是道;自若无道心,暗行不见道。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;若见他人非,自非却是左;他...三十六对,把三十六对都能很好地运用了,就能破除这些执著。所以《坛经》的第一个子就是我们熟悉的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  重点不是否定菩提树,也不是否定明镜台,而是要我们...

    林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3567458.html
  • 神秀惠能偈颂辨解

    今先明惠能的前:  惠能偈文,处处针对神秀偈而撰作,试表列如下:  惠能偈的首句“菩提本无树”,依《金刚经》的辨证语句形式,可解释为:“所谓‘菩提树’者,(依本有般若无住、无相、无分别智慧观照所得)...产生影响力的。后来惠能于《无相》中,也有“若悟大乘真忏悔,除邪行正即无罪”,“努力修道莫悠悠,忽然虚度一世休”,又云“色类自有道,离道别觅道”、“若欲见真道,行正即是道”。此间所言“行正”、“一世”...

    李润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4067742.html
  • 石头希迁禅学思想论略

    禅学思想的两个主要脉胳。第一,六祖是由《金刚经》得的入处,他的彻悟亦是本于此经的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语。因而,六祖后来所开示的“无念为宗、无相为体、无住为本一,以及“无相戒”、“无相归依”、“无相忏悔”、“无相”等,皆本《金刚经》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一之旨。由此足可见出,《金刚经》在六祖的禅学思想中是有着重要的地位的。第二,六祖是在广州制旨寺(今光孝寺)听印宗法师讲《涅槃经》而得的出处,这在《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4167805.html
  • 宗教改革:慧能禅学的深层结构及意义

    信徒们将此顿教法门,发愿修持,广泛传布,“终身不退者,定人圣位”。并作一无相,指出,“此是顿教,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,悟则刹那间。”   较之道生,慧能的顿悟,有了不二法门、无念、无住哲学和...从上以来,先立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。无相者,于相而离相无念者,于念而离念无住者,为人本性。念念不住,前念今念后念,念念相续,无有断绝,若一念断绝,法身即是离色身。念念时中,于一切法上无住。一...

    刘孟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60688143.html